“苏州制造”品牌认证的4个变革故事
栏目: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08-04 18:18

  两年前,《“苏州制造”品牌认证三年行动方案(2021~2023年)》发布实施,吹响“苏州制造”品牌集结号,一幅当代“百工新图”构思完成。此后半年内,首批20个企业产品通过“苏州制造”品牌认证;又半年,第二批31个通过认证;2022年9月20日,再有54个通过认证。“苏州制造”品牌总数已“100+”。其中,既有高端装备制造、医疗器械、新能源、光通信等重点产业集群,又涵盖衣食住行等消费领域,更有部分品牌直通“江苏精品”。

  新时代制造业“百工新图”,背后所蕴含的正是一场关于质量、效率和动力的变革。自2020年末开展“苏州制造”品牌认证以来,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05个企业产品通过认证,并凸显服务重点产业、拓展消费领域及衔接“江苏精品”三大特点。这意味着,一个注重自主创新、品质高端、服务优质、市场认可的品牌集群已然成形。

  张家港市大新镇永凝路江苏宏宝工具有限公司,一幢三层楼高的旧行政楼前,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卫兵向好奇的来访者介绍,这幢楼曾是镇上最高的建筑,还曾是当地的地标。不过不久的将来,它很可能会被拆除,取而代之的,将是功能更全更适合现代企业创新发展的建筑。

  “以前周围基本是农田,在这幢楼上能看得见长江。”邓卫兵于上世纪80年代起进入江苏宏宝,在他眼中,这幢旧行政楼可以说是公司发展历程的见证。

  如今的江苏宏宝工具有限公司,占地9.3万平方米,差不多13个足球场大小,规模上已远远超过当年。硕大的厂房上,“宏宝 1958”几个字无比醒目。

  如今在《张家港市乡镇工业志》中,还能找到关于大新五金修配厂的记载:1965年大新五金修配厂试产毛巾钳、阑尾钳等医疗器械;1971年,大新厂改为沙洲县第二医疗器械厂,专业生产各类医疗器械,以钳、剪类为主,品种有一二十种。至上世纪90年代,沙洲县第二医疗器械厂更名为江苏宏宝集团,并获批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。本世纪初,江苏宏宝五金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。此后更名为江苏宏宝工具有限公司。

  短短数语,近60年发展历程,已是一个甲子的时间跨度。在邓卫兵看来,公司本身就好比是一部江南乡镇企业发展史,在不同发展阶段,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,“现在回头看,应该说每一步都走准了。”而如今公司优化产品线,精做五金工具,是顺应行业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必然,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更精准定位。

  定位更清晰,则目标更明确成为全球有影响力、世界一流的工具制造企业。如今,江苏宏宝工具有限公司具有年产各类五金工具产品2500万件的产能;拥有高效企业管理平台、研发机构以及国内最先进的检测中心,是中国五金行业手工具钳类国家标准制定的主要起草单位,还是ISO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单位。公司先后获得制造业“单项冠军”培育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等荣誉。

  “公司产品原来通过贸易公司出口,现在我们和世界顶级品牌工具商直接合作,已经是全国最大工业级钳类产品、VDE钳类产品生产基地。”这一改变,让邓卫兵等感受到了公司在国际平台上的地位,更有自信运用人才、技术、装备、品牌以及资本等优势,让公司在下一个甲子走得更高更远。

  冬天的一个午后,常熟市尚湖镇练塘大道,一幢三层的办公楼内,王耀昌将来访者带进公司样品陈列室,再把同事请来一同推介。一眼看去,陈列室好比是个迷你型的“博览会”货架上摆着上百款超细纤维产品,包括毛巾、餐垫、美容巾、擦块、地拖等,产品包装上的品牌和语言,涉及欧美及亚太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要把样品全部介绍一遍,不是件轻松的事。

  这是王耀昌的日常。很难看出,这位苏州亿倍智能清洁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,已七十开外。如今他仍精力充沛,保持着在内接待各地客户,在外参加各类会议的快节奏。

  让他和公司保持快节奏的“驱动力”,可从公司将原名“苏州亿倍纺织品有限公司”改为“苏州亿倍智能清洁股份有限公司”中窥见端倪。

  不过在说“驱动力”之前,王耀昌更愿先谈“发家史”。“公司老板大学学的是外贸英语,毕业后去了外企,接触到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。后来他离开外企,专门做外贸,接到订单后找工厂代工。”学会企业管理、学会与外商打交道、获得稳定客户群,这是王耀昌所说的“发家史”上的“第一跳”。

  “发家史”的“第二跳”,是在2009年。王耀昌记得,那年老板提出要自己办厂,主营超细纤维产品。一番商量过后,他们都觉得想法可行。于是,苏州亿倍纺织品有限公司成立,占地约20亩,前期有员工300人左右。“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产品,我们年年跑广交会、华交会,还在品牌展位上展出过。好在公司本来就做外贸,沟通没障碍,产品原本就很适合国外市场,因此获得了不少外商的认可。”由此,苏州亿倍进入快速发展期。这“第二跳”,跨过了近7年时间。苏州亿倍的超细纤维产品,应用场景不断丰富,其中一款与国外厂商联合研发的餐垫,营业额就达到了上千万美元。

  “但不管怎么说,差不多做到了天花板级别。”于是,苏州亿倍开始谋划“第三跳”将突破口瞄准了扫地机器人。因为扫地机器人属于清洁领域,又是智能化设备,是公司智能化转型的着力点。

  2016年,苏州亿倍更名,由“纺织品”改为“智能清洁”,在已有纺织事业部的基础上,引进专业技术人才,增设机器人事业部。机器人事业部的办公地就设立在吴中区,从地域上拉近同机器人产业创新集群的距离。两年后,苏州亿倍生产的智能扫地机开始批量生产,并出口俄罗斯、捷克、日本、泰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。

  1958年,在江苏宏宝集团的前身沙洲县大新五金修配厂创立当年,苏州翻砂社、五金拉链社、制钉社、笔套社、鞋眼社、针箍社以及发夹社7家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合并,成立苏州金属制品厂。当年12月,金属制品厂、平江车辆厂、平江五金厂合并,建立地方国营长江机械厂,1959年更名为苏州农业药械厂,此后农业药械厂划出部分人员,成立苏州车辆机床厂和苏州长江五金厂。苏州长江五金厂就是苏州吸尘器厂的前身。

  1985年,苏州吸尘器厂生产吸尘器1.8万余台,正是苏州人所熟知的春花牌吸尘器。

  时光流转,放眼当下,吸尘器的研发和生产,在苏州已是百花齐放。其中,由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6系列吸尘器,2021年全球出货量就达70余万台,且产品不仅仅是吸尘,还集拖地、除螨等功能于一体。

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脉络中,就有“春花”的基因。公司成立于1994年,曾用名“江苏春花电器集团有限公司”“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”,如今是一家集各类家用清洁类电器的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销售以及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。

  2016年,江苏美的实施多品牌战略,在原有吸尘器产品公司的基础上,投入资金整合日本东芝吸尘器业务,收购美国吸尘器Eureka品牌,形成美的、东芝、Eureka三大品牌运作模式,同时推动智能制造,打造国际竞争优势。

  如今,江苏美的正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与“数字化2.0”,全面提升全价值链运营效率。“在推动国际化数字转型方面,正全面推广国际632全球模板项目,目前已完成6个海外经营单位的数字化建设。”结合公司的全面数字化、全面智能化战略,江苏美的相关负责人称,接下来可以预见,一家提供全屋智能家居及服务的高科技公司,将是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。

  上世纪90年代,在一轮“下海”经商浪潮中,汤建英辞去工作,决定自主创业。她与姐姐汤建妹在苏州古城区的农贸市场租下一间铺子,专售冷冻食品“方便菜”。那时候,“方便菜”叫做“净菜”,是洗好、切好、搭配好的“半成品”食品,顾客买回家后稍微加工一下就能吃。当时生意惨淡。大家反映“不好吃”。

  “既然不好吃,那有没有办法把菜做好吃了。”汤家姐妹从问题中找生机。2002年,她们注册成立苏州市好得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,主推既方便又好吃的“方便菜”。为了打开市场,姐妹俩到农贸市场一个铺子一个铺子推介,还请人试吃,靠“铁脚板”打响自家“方便菜”的知名度,加深人们对“方便菜”的熟悉程度。她们相信,满足好吃和方便两大条件的“方便菜”,总有一天会赢得顾客的青睐。

  2003年,好得睐首家线下专卖店落户山塘街的星桥菜市场,开启了品牌连锁经营模式。此后,好得睐进入快速发展期,2012年获得“苏州市农业龙头企业”称号,是苏州第一家获得这一称号的方便菜企业;2019年获“苏州市质量奖”;2021年获“2021省级农业龙头企业”称号。

  如今,顺应消费趋势,好得睐更倾向于把“方便菜”称为“预制菜”,并“预制”着新的发展方向。站在风口上,好得睐董事长汤建英希望做个逐浪者,“接下来会在渠道端深耕长三角地区,稳固加盟端,挖掘大经销渠道,同时拓展线上渠道,形成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。并根据不同渠道,划分不同产品,满足细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。”

  如今,好得睐已覆盖20多个城市,拥有线多家。若要转型,不得不考虑公司的战略架构,还要统筹好各方关系。走上转型之路,汤建英认为“标准化”和“数字化”缺一不可。说起标准化,公司通过与院校、名厨建立合作,加大自主研发力度,目前已申请专利100多项,其中获得发明专利5项,不仅实现生产的标准化,还参与制定了预制菜行业标准,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市场和行业内的地位。此外,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,以此让产业链条突破前、中、后端,真正实现预制菜行业智能协同、价值共生的体系。

  好得睐好在哪?在企业随机访问一位员工,员工琅琅答道民族基因,苏州孕育,华东布局,全国发展。

服务热线
400-123-4567